香港情勢急遽升溫。街頭暴力藉大學生身亡為由,再度發動罷工、罷課與罷市,黑衣人接管大學校園,作為癱瘓交通樞紐的陣地,與港警對戰。示威進入以高校為基地的游擊戰,北京與港府高唱「止暴制亂」卻束手無策,廿四日香港的區域議員選舉能否如期舉行,變數重重。
香港反送中示威,由「和理非」升高為「勇武派」的暴力抗爭,整個香港社會已成為黑衣人「攬炒」的人質。特首林鄭月娥夾在中港壓力間,寧左不右,用治安手段處理政治問題,一再錯判形勢。危機在中、港、國際三方壓力交織下節節升高,社會動盪導致市況嚴重滑坡,示威暴力對象也從政府擴及一般民眾,異見者遭任意施暴,整個香港幾已陷入無政府狀態。
「勇武派」黑衣人近期取得暴力抗爭的主導地位,最初倡議「和理非」的示威發動團體因拒絕與之割席,使自己困在支持非法暴力奪取民主的陷阱。兩派人馬均把使用暴力歸咎港府鎮壓,近期也遭到國際媒體批判其正當性,並稱香港充斥假訊息。由於運動逐漸變調,讓國際社會不再一面倒聲援示威,英美政府都持中立態度要求港府及抗爭者雙方自制。
在國際支持退潮後,勇武派結合高校生以校園作為游擊恐攻基地。連日來,多所大學內學生和校外人士共同趕製汽油彈,以對抗警方武力,並向國際告危求援。形勢緊繃,也讓外界憂心香港恐重演六四鎮壓事件。
面對勇武派「攬炒」式的無限抗爭,港府與建制派無能因應,泛民派近乎失語,皆只能坐視。近日香港已出現自動上街清理環境的民眾,其間雜有便衣解放軍,也有普通市民;這或是另類表態,或反映一般港人渴望恢復秩序的心情。但區議會選舉能否順利舉行,仍是一大懸念。選舉若能順利舉行,將是「後反送中」的民意總表態,被形容為對這波民運的公民投票。但在暴力升溫後,建制派及民主派的對決誰能勝出,仍充滿懸念。
對港府而言,選舉若能順利舉行,有利香港重建社會秩序;但廿四日的選舉能否順利投票,挑戰極大。面對街頭示威升級為陣地戰和游擊戰,已疲於奔命的警察體系,未必能確保選舉治安,若強制執法則可能失之高壓。有些部門則消極旁觀,讓人懷疑政府是否趁亂喊停選舉。
習近平近日對香港問題表態,指明「止暴制亂、恢復秩序」是緊迫任務,並點名支持香港司法機構依法懲治暴力犯罪分子。這項發言,引發「解放軍入港鎮暴」的疑慮;但既點名司法懲治,應顯示北京不會輕易僭越一國兩制,失去最終處理的正當性。
近日台灣社群平台熱烈轉發解放軍準備「血洗香港」的訊息,而一路利用香港炮製「芒果乾」的蔡英文,對中大校園遭占領火焚時向北京喊話:「不要用香港年輕人的鮮血祭獻」。諷刺的是,中大校長稱該校遭校外「蒙面者」占領失控,多所大學校長也籲外人撤出;而今,蔡英文挺的究竟是哪種年輕人?
香港的社會抗爭暴力化,引發歐美國家質疑「暴力爭民主」的正當性,唯蔡英文卻看不到暴力對香港社會和民主的危害。尤其在我國大選前,台灣出現許多支持香港扔汽油彈、丟磚頭的狂熱網軍,又是誰在煽火?蔡英文藉香港校園火光再度叫賣亡國感,豈非拿港青鮮血為台灣選戰獻祭?
香港周末的選舉能否順利舉行,是情勢能否安定的關鍵點。一旦停選,意味暴力凌駕公權力,危亂情勢將更難回歸正常。比較可憂的是,蔡英文把香港危機當成籌碼,把香港的焚城暴力美化成民主悲情,目的在催動自己的選票。但所謂的「抗中保台」,竟要靠著香港的動亂來鞏固,台灣民主只能藉別人的悲慘來捍衛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